春节,他们依然在坚守 《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16日 20 版)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喀什卫星数据接收站一角。
喀什接收站供图
|
| 谢军(左三)和团队成员探讨技术细节。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供图
|
| 2014年11月16日,“大洋一号”驶离三亚,开始执行第三十四航次科考任务,预计2015年6月22日返回青岛。
新华社发
|
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浓,归家游子也脚步匆匆。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迎接新年的方式不同寻常:随科考船摇曳在万里之遥的大洋深处,艰苦跋涉于白雪皑皑的南极大陆,守着炉火困坐于陡峭寒冷的高山野外台站,或是在灯火通明的科学实验室熬过新旧交替的一晚……团圆对他们来说,是一份奢侈,是一个念想,也是一种张弓提弦的蓄力——此刻全身心地投入,未来相逢的喜悦会更加浓烈。
——编者
中科院野外台站科研人员——
年夜饭是方便面
本报记者 吴月辉
羊年春节临近,对于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的科研人员来说,与平时并没什么两样,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仍将坚守在工作岗位。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喀什卫星数据接收站是中国三大陆地观测卫星地面接收站之一,地处新疆喀什市荒地乡库木巴格村。严冬之际,喀什卫星数据接收站副站长王建平将在站里迎来他第六个不回家的春节。
每逢春节,喀什卫星数据接收站都会有至少两人驻守。
“我们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每天都离不了人。” 王建平说。
王建平介绍,节日期间的任务和往常一样,每天主要接收各种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的光学卫星和晨昏轨道的雷达卫星数据。
“我们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段,一个是早上8点至下午4点,另一个是晚上7点半至次日凌晨3点半。工作的内容一般就是接收过境卫星的数据,然后整理传输。”王建平说。
喀什站点离市区有25公里左右,来回一趟并不十分方便,过年如果再遇到下大雪,那就基本无法出门了。
“春节期间,站里食堂的师傅们也都回家过年了,我们的年夜饭基本就是方便面。”王建平说。
“接收卫星数据是不可逆的一项工作,每天每个时段都有卫星过境,所以接收工作不能停,人也不能休息,因为一旦错过就来不及补救了。” 王建平说。
王建平介绍,喀什站目前主要接收我国环境减灾系列卫星、地球资源系列卫星等10多颗国内外卫星数据。接收到的卫星数据通过高速光纤网络传到北京的数据处理中心,处理中心完成对数据的存档和处理并向各使用单位分发。
这些卫星数据资料将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林业资源调查、生态环境调查以及城市扩展情况监测、荒漠化监测、农作物估产、灾害监测与评估、地质与资源勘探、地形图测绘、大型工程建设等众多领域。
对于不能回家过年这件事,王建平已经很淡然。他认为,既然工作要求如此,就要在岗位上坚守下去。
在范玉峰看来,春节不仅不能停歇,反倒是最该忙碌的时候。他是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天文观测站的一名科研人员,负责天文观测工作。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天文观测站是我国南方一个重要的“夜天文”野外台站,具有优良的天文观测条件,在国际天文台站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站上装备的2.4米口径望远镜是我国最大的通用天文光学望远镜。
“我们观测站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内外天文学家提供专业的望远镜观测服务,获取一手科研数据。除此之外,望远镜和仪器的维护、新技术的研究和新设备开发也是实测天文的重要工作。”范玉峰说。
范玉峰介绍,从观测站建站到2.4米望远镜安装和正式运行以来,站上不少人都在春节期间值过班。“设备运行和夜班观测工作全年节假日无休,春节也不例外。而且春节期间,正是在农历每个月中天文观测受月亮影响最小的时候,所以也是观测的最佳时机。”
每到除夕,让值班的人们最期待的就是观测站站长精心准备的年夜饭。“还有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有时我们也能看上一两眼,每当晚会中向坚守在各岗位的人慰问时,我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便油然而生。”范玉峰说。
航天科技工作者——
“知星人”这样守岁
潘晨 蒋建科
即将到来的年三十,谢军会像往常一样,穿上淡蓝色的测试服,蹬上防静电鞋,健步踏入位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的卫星总装测试大厅。
同事们也都会展开各自的工作,像往常一样,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与大家奋战在一起。在温暖如春、湿度适宜的大厅里,人们似乎没有时间的概念,更找不到春节的痕迹。
谢军是某领域卫星的总设计师,他把卫星看作自己的孩子。自2012年北斗导航区域系统正式组网以后,他便全身心扑到了几个“新生宝宝”的身上。最近一段时间,他的三个“孩子”分别在进行不同的“大考”。在屏蔽了外界电磁环境的测试间内,一个“孩子”正耐心寻找是否存在电磁干扰源;在模拟太空温度的“真空罐”里,两个“孩子”正接受对“智力”和“体能”的全方位考验。
从去年11月开始,谢军的团队就开启了“连轴转”、三班倒的工作模式。春节期间,近60位团队成员都将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战,谢军只是其中之一。
“从早到晚,我满脑子都在想着他们的风险,压根儿停不下来。”谢军脸上写满了对“孩子们”成长的热切盼望和担忧。加入航天队伍的33年来,“严慎细实”的航天作风早已融入他的血液。
谢军的几十本工作笔记正静静地躺在办公室的柜子里,里面详细记录着他参与研制的资源卫星、神舟飞船、北斗导航卫星等几十颗卫星研制工作的体会,这样即使任务再复杂、事情再多也不会遗漏,便于当时执行和事后查证。
在测试间里,团队成员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认真监测着各项数据。这个春节对于他们而言,将和其它的日子并没有什么不同。“搞航天就是这样,即使数据没变化,也要坚持严格、规范地记录,没有变化也是一种信息。”谢军说。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始终秉持“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奋斗不息。谈到团队时,谢军动情地说:“我们这支队伍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用户满意的准则,坚持追求建设世界一流的导航卫星系统的目标,绝不放过设计和研制过程中的任何问题。”
的确,这支队伍承担的研制任务是公认的时间进度紧、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质量标准严,但是,“大伙儿把卫星研制当成‘自己家’的事,都特别能吃苦,很多人从‘跟着干’到‘带领大家一起干’,迅速成长为骨干,成长得非常快。”谢军自豪地说。
“我们无形之中都有一种成就感。要干就干到最好,我们每一个人的每项工作做好了,今天的工作做好了,才能扎实推进与保证整个系统的进度与质量,国家的航天建设才能按部就班地往前走。”谢军温和地笑着。
“大洋一号”和“蛟龙”号团队——
来自深海的祝福
张海勇 余建斌
对普通中国人而言,过年全家团圆是最大的幸福,但正在万里之外执行海上科考任务的大洋人甚至难以跟亲人通一个电话。
春节期间,执行中国大洋第三十四航次的“大洋一号”船,和执行中国大洋第三十五航次也就是“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的“向阳红09”船,将在我国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矿区继续开展大洋科考任务。
大洋第三十四航次将重点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中深钻机对海底进行勘探,寻找矿化异常,为下一步矿产资源的利用奠定科学基础;同时采集地质、地球物理、物理海洋、环境等样品和数据,用于开展西南印度洋基础科学研究;大洋第三十五航次将根据设备、人员及海上气象条件情况,择机完成“蛟龙”号计划的剩余下潜作业任务。
为了让科考队员在外过个好年,两艘科考船都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新春佳节。届时将举办大洋春晚,参航队员展示各自才艺共庆新春。大家一起包饺子,做年夜饭,一起过团圆年。
船上还会根据现有条件安排其他娱乐活动和竞技比赛,如卡拉OK、抽奖、棋类和扑克牌、套圈、乒乓球、跳绳等比赛。
最重要的当然是举行升旗仪式,到时候,全体科考队员将面向祖国方向,目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向祖国人民拜年,为祖国人民送去来自大洋深海的祝福。
“大洋一号”船政委陈广喜已经连续第五年在海上过春节了,他对远在青岛的亲人十分想念,希望“她们身体都健康,她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在儿子出生第二天就出海的轮机部二管轮江洋想跟妻子说:“虽说你在邮件里从来不提养孩子的艰辛,但我可以感受到你的不易。老婆,你辛苦了!你的付出我会用一辈子的爱来报答。”
调查队员、中国海洋大学孙晓霞老师想对10岁的女儿说:“雪儿,妈妈很抱歉今年不能陪你过生日和春节了。妈妈很想你,同时也为有你这样一个懂事的女儿而感到自豪。”
首席科学家助理李峰想对家人说:“祝愿我们的翰翰开心成长、父母身体健康、爱人幸福漂亮。”
“蛟龙”号潜航员唐嘉陵很想念远方的亲人:“老妈,今年春节我又不能回家过年了,请老妈放心,我一切都好。亲爱的老婆,今年我在外地的时间比较多,老婆持家辛苦了。虽然春节还有我们订婚一周年纪念日,我们都不能在一起共度,但是我相信有你在我身边的每一天都是节日。我很好,我会平安返家的。”
“向阳红09”船轮机长刘军想对远在国内的爱人说:“亲爱的阎蓓,你好!我不能在青岛陪你过节。春节期间我正工作在印度洋上,每天都很想你,老爸还需要你照顾。你自己的身体又太弱,平常一定要保重身体。”
对于第一次在海上过春节的女潜航员赵晟娅来讲,这次经历尤显特殊,她说:“爸妈,春节快乐!我一切都好,请放心。长这么大第一次不在您们身边过年,只能在离您们万里之外的西南印度洋作业海区给您们送去新年祝福,真心祝愿您们健康快乐,平安幸福!”
航次现场女科学家张宇想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现在印度洋上,一切挺好的,您们放心吧!新年将至,孩子祝您们永远幸福安康!”
来源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 ... b_20150216_1-20.htm
每天发点新闻贴,以后看新闻来这里,不用上别的网站了~~~~~{:soso_e113:}
|